研討會序言

歡迎蒞臨「知識交流 2023︰創意協作連結」研討會。適逢「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第二年臨近尾聲,我們再度於大館舉辦這個獨特的研討論壇。

去年的研討會上,我們匯聚藝術和教育界的專才,探究如何在學校建造創意班房。本年,我們一連兩天在現場與大家連結起來,積極討論藝術如何連繫創意工作者和老師,為學校帶來全方位正面的影響。

今年別具意義,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終告一段落。今次研討會,我們邀得分別來自泰國和英國的兩位創意工作者親臨擔任主題講者,分享他們在 STEAM 和藝術於各學科上的豐富經驗。

最重要的,這是值得歡慶的一年,以表揚各位校長、創意工作者及教師(有些學校甚至有更多參與人士)的委身和勇氣,在藝術、創意、慎思明辨上再進深探究,為要帶來轉化性的改變。如此特別的一年,我們也邀來主題講者、藝術和教育業界領袖參與對談,討論如何進一步發展兩者跨界別合作的路向。

研討中將帶出各種挑戰、期盼、恐懼和成就的話題,希望大家能享受其中。我更希望各位對藝術那宏大的力量有嶄新及更深的體會,在拓展觀眾及在培育青年創意思維上可發揮更大的潛能。


邱歡智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總監

研討會講者及主持簡介

(按出場序)

研討會講者及主持簡介

(按出場序)

2023年 5月 10日

歡迎辭講者

過去廿載,邱氏對藝術及教育之間互聯互通的關係有著濃厚興趣,促使她建立一項「行動研究」專案,在不同的環境設定下,把兩個範疇融合及加以互動,不斷測試當中的發現及策略。她專注利用藝術潛藏的種種力量,為創意教與學另闢蹊徑,不僅用於不同層面的藝術,更跨越邊界,應用於語文科、社科,以至醫學人文科。

邱氏於2010-11 年度代表香港參加英國Clore領袖培訓計劃,並於2022年獲行政長官嘉許她在藝術教育上的貢獻。她熱衷於研究,曾獲邀以講者身分出席香港、倫敦、檳城及布里斯本研討會。邱氏與澳洲梅鐸大學的 Robin Pascoe 教授合編的文章收錄在 2017 年出版的《Palgrave 國際藝術教育手冊》一書內。

擁有文學及教育學位的邱氏積極培訓導師,並與青年人同行。

邱歡智女士
誇啦啦藝術集匯行政總裁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總監

開幕辭講者

葉女士負責管理和統籌與體育及文化相關範疇的捐款公益項目,並積極開展與藝術、文化及保育相關的社區項目以回應社會長遠發展所需。她亦帶領「賽馬會專業創未來計劃」,為首次求職的大專畢業生提供人才配對及發展計劃。

葉女士在藝術管理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加入香港賽馬會前,她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推廣及外事部總監,並持有香港大學文學士學位。

葉巧兒女士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及文化)

主題演講講者

Kittikorn 執教科學,一直深信創意,致力在泰國和世界各地各級教育中推動創意教學。作為教育顧問,他全力增進學生創意思考的能力,務求準確評估他們在這方面的潛能。此外,他一貫強調創意在泰國教育系統上關鍵的角色,為學生、教師及其他教育管理人員提供相關培訓和支援。

多年來,Kittikorn 與不少非牟利團體和政府機構合作,分享對創意的願景,貢獻良多。他夥同泰國科學教育普及機構 Future Skill Foundation,在公平教育基金 (EEF) 支持下,正推出一個社區創新計劃,旨在培養學生發揮創意解難的能力,得以應對社區種種挑戰。

Kittikorn 亦發展出一項密集式科學與數學創意測試,為推廣科技教學機構 (IPST) 屬下一個備受尊崇的全資獎學金發掘別具潛質的學生,令選拔過程更臻完善。此外,他應泰國國際學生評審計劃 (PISA) 邀請,評估 2022 年 PISA 創意審查。該項審查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研發。

Kittikorn 分別在泰國蘭實大學及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奧斯哥斯分校獲得科學教育碩士資格。在此期間,他於「作育具備科學才華教師」計劃 (PSMT) 中榮獲泰國政府頒發兩項享負盛譽的獎學金:2016 年獲得卓越獎學金,另於 2019 年獲頒超級卓越獎學金。

Kittikorn Hongyim 先生
泰國教育研究機構 FSF及IPST教育顧問
泰國巴衝學校科學教師

專題討論主持

許娜娜博士現為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創意及創新、動力及自我管理、資優及創意教育,以及創意生命發展。她曾任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幼稚園教育課程修訂委員會主席(2015-17),現任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研究委員會委員(2018-現在 )。

許娜娜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

專題討論主持

陳博士為前QSIP學校發展主任,專長於學校發展規劃、全方位跨範疇學習、專題研習、中層培育、家長教育。陳氏為資深藝術行政人員及人力資源發展顧問,曾任職教育局(前為教育署)培訓組及公務員培訓處;負責主持新任校長培訓。自1998年至今,陳博士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支援學校改進工作,優化學校發展規劃,服務超過三百所學校。陳氏擅長結合遊戲元素,支援教師設計具校本特色的跨範疇學習活動,協助學校優化學與教工作、培育中層領導。

陳可兒博士
優質學校改進計劃(QSIP)名譽學校發展主任

專題討論主持

鄭新文教授曾擔任多個藝術機構主管, 包括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秘書長等。2005-08年任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系主任及教授 , 2012年加入香港教育大學為兼任教授,策劃藝術管理與文化企業行政人員碩士課程。2020-202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管理實務教授,現時仍爲音樂系擔任專業顧問(榮譽)。

鄭教授曾擔任多個本地和國際藝術機構董事或委員, 包括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主席、 康文署場地伙伴計劃委員會主席、香港政府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和美國的藝術管理教育學會 (AAAE)董事等。他現時是香港政府文化委員會委員、澳門國際音樂節節目顧問團成員,並為無止橋慈善基金、香港舞蹈團、香港兒童合唱團、鄧樹榮戲劇工作室、香港大歌劇院及香港天籟敦煌樂團擔任董事 。

他的著作《藝術管理概論》被多個内地大學的藝術管理課程用作教材。2022年, 鄭教授獲國際表演藝術協會 (ISPA)頒發香港2022 ISPA傑出貢獻獎。

鄭新文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兼任教授

嘉賓講者

湯才偉博士為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的前總監。該計劃向超過四成香港中、小學提供專業支援,旨在透過推廣「全校式」的教學模式,為前線教師帶來改變,因而獲得高度評價。

出任該計劃總監之前,湯博士已投身師資培訓超過 20 年,包括柏立基教育學院之高級講師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旗下的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多年來,湯博士對教師職能上的轉變及成長所累積的心得,使他漸漸對學校作為學習型機構的專業發展有獨到見解。其專業範疇亦涵蓋種種另類學習模式。

近年來,湯博士與台灣當地校長、大學及政府合作,從事相關工作。自 2021 年在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中負責課程整合 (教育)。

湯才偉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前總監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課程整合 (教育) 顧問

嘉賓講者

周蕙心自 2015 年出任香港藝術發展局 (藝發局) 行政總裁,為本地藝術家及藝發局開拓更多藝術空間和贊助,及推行多項重要的策略和計劃,逐步提升藝發局的資助計劃,並推出新的計劃如「配對資助計劃」,令不少藝團在捐助人及贊助機構的支持下成長。她致力推動文化交流,在疫情前曾帶領超過 700 位藝術工作者出訪歐美、澳洲等地的藝術節、博覽及藝術交易會;她與內地的場地及藝術節合作,讓 24 個香港演藝節目到內地主要城市巡演或在網上進行。周女士於 2020 年推出「藝文界支援計劃」,協助受疫情影響以致場地關閉及失去工作所困的藝術工作者,同時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2,500 萬港元贊助,推出 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推出 68 個藝術團隊的網上文化藝術項目。她於 2022 年獲國際演藝協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周蕙心女士
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

嘉賓講者

茹國烈在藝術界擁有逾30年的經驗,曾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和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現任香港藝術學院院長,並經常在不同機構演講和教學。2022年出版首本著作《城市如何文化》,並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授名譽院士銜。

茹國烈先生 MH
香港藝術學院院長

嘉賓講者

潘啟祥先生現任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校長,亦是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和關愛基金專責小組委員。

潘校長曾被借調到教育局提供支援,協助 80 多間本地學校照顧學習的多樣性,建立共融的校風與措施。他不時獲邀到各式專上教育課程和教師培訓課程擔任主講嘉賓,分享他在支援各有需要和才能的學生上的經驗點滴。此外,他亦撰寫不少書籍章節和期刊文章,又於本地和國際上發表演說,探討如何提升學校照顧學生多樣性的能力。

潘校長是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2018-2024年)的計劃統籌。該計劃旨在提高小學與中學處理學習多樣性的能力。2013年獲頒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表揚他對於融合教育的貢獻。

潘啟祥校長
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校長
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委員

2023年 5月 11日

主題演講講者

A New Direction 是英國倫敦創意教育機構,屬非牟利性質,屢獲殊榮,旨在連結倫敦青年與巿內各種創意和文化資源,竭誠造就一個兒童和青年可發揮創造潛質的世界。該機構於 2008 創立,專門提供文化教育,致力促進倫敦兒童和青年能力,讓他們足以具備創意,塑造未來,讓他們的創造潛力馳騁。為達到這個目標,該機構與不同的夥伴合作,締結連繫,分享做法;致力改善兒童和青年周遭的生態,務求在他們童年、求學至就業階段,提供種種真正及可帶來變革的機會。Steve 曾任倫敦創意夥伴計劃總監、英國國家歌劇院教育主任、Theatre Venture 藝術總監及社區藝術工作坊戲劇演員。

他亦是英國藝術慈善組織 People United 及伊斯靈頓藝術與媒體學校信託基金主席。

Steve Moffitt 先生
英國倫敦創意教育機構 A New Direction 行政總裁

專題討論主持

王添強先生自 1983 年起,先後任職香港話劇團、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及舞台工作間等。1984年與一群有志於透過戲劇文化探討和回應社會需求的舞台藝術工作者創立《佚名劇團》,其後更帶領機構成為香港首批全職的香港本土自主劇團「明日劇團」,並發展成今天以表演與教育並重的「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現為香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總監、創團董事。

王氏30年來致力推動兒童劇藝、教育戲劇、木偶保存及發展工作。1993 年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赴美國考察兒童劇的發展。1997 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再赴美國考察有關藝術教育及木偶藝術。1999 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戲劇藝術工作者年獎」,以表揚其對教育戲劇及兒童劇藝之貢獻。2008-2014 年連續6年擔任香港優質教育基金-戲劇教育主題網絡計劃策劃及統籌工作。

王氏於 2017-2022 年擔任亞洲兒童青少年藝術節及劇場聯盟ATYA秘書長。1998-2018年受聘於香港浸會大學持續進修學院在職教師學位課程之「創作性戲劇」選修科及專修科導師。

王添強先生
香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總監、創團董事

專題討論主持

陳頌瑛教授是位資深表演、製作、策劃、藝術行政及藝術教育工作者,現為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院長。 陳教授於2014至2018年期間,擔任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舞蹈主管,並於2018至 2019年出任舞蹈顧問和2021年起出任表演藝術委員會增選成員。

陳教授曾於 2006-2011 年間出任香港舞蹈聯盟主席,並於 2007-2017 年間擔任世界舞蹈聯盟亞太區分會東亞區副會長一職。自2008年起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界別的藝術顧問,並於2010-2015 年由民政事務局局長委任為青年廣場管理諮詢委員會委員之一。她曾獲頒「香港舞蹈年獎」(2004年)、「城市當代舞蹈達人」(2016)及「香港舞蹈年獎」崇高的「傑出成就獎」(2018年),以表揚她在推動舞蹈教育及香港舞蹈發展的貢獻,並在創作、表演及舞蹈持續發展方面帶來革新。此外,她亦是 American Dance Abroad 首屆國際顧問、Asia Network for Dance (ABD+) 創會核心成員、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節目委員會成員和澳洲藝術局業界國際顧問。2020年分別被香港演藝學院委任為教授和中央戲劇學院委任為客席教授。

陳頌瑛教授
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院長

專題討論主持

在表演藝術界工作超過 26 年,是一位專業的藝術行政管理人員,曾為香港多個文化藝術團體負責藝術管理工作及項目策劃,當中包括:香港話劇團、香港舞蹈團、PIP 文化產業、香港文化中心及香港藝穗會等。2010 年起由李嘉誠基金會聘任為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行政總監、2014 年起出任副院長,2018 年任汕大體育園文化及藝術發展總監。

李氏現為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藝術行政代表)、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課程顧問成員、香港美國總商會創意及藝術委員會委員、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顧問委員會成員、香港舞蹈聯盟委員、文化交談有限公司董事(利瑪竇音樂劇主辦單位)。曾擔任香港西九龍文化區製作人網絡會議及論壇核心成員(2015-2018);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管理顧問(22019年7月至12月)。

李氏為「香港美國總商會最具影響力女性—藝術大師」得主;及「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2012」得主。

李易璇女士
香港芭蕾舞團行政總監

嘉賓講者

湯才偉博士為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的前總監。該計劃向超過四成香港中、小學提供專業支援,旨在透過推廣「全校式」的教學模式,為前線教師帶來改變,因而獲得高度評價。

出任該計劃總監之前,湯博士已投身師資培訓超過 20 年,包括柏立基教育學院之高級講師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旗下的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多年來,湯博士對教師職能上的轉變及成長所累積的心得,使他漸漸對學校作為學習型機構的專業發展有獨到見解。其專業範疇亦涵蓋種種另類學習模式。

近年來,湯博士與台灣當地校長、大學及政府合作,從事相關工作。自 2021 年在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中負責課程整合 (教育)。

湯才偉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前總監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課程整合 (教育) 顧問

嘉賓講者

由 1990 年代末開始,李式儉對教育的興趣不減,20 年來從事了多項教育研究計劃。他曾在課程檢討中帶領數個項目,包括為高中學生發展的應用學習課程,以及評估新高中課程。他亦進行了不少調查和專題小組討論,探究高中課程和大專研習對於學生進階學習和日後在香港工作所需能力的影響;又蒐集僱主對於畢業生表現的看法,評估香港教育制度的成果。此外,他致力教育機構策略規劃,對於不同的持份者觀點和意見實行 360 度評估。在過去 10 年,他亦就一些知識範疇,例如服用藥物情況等進行全港大規模的學校調查。

李式儉先生
GeoDimension InfoSolutions Limited 總監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資深評估專家

嘉賓講者

周蕙心自 2015 年出任香港藝術發展局 (藝發局) 行政總裁,為本地藝術家及藝發局開拓更多藝術空間和贊助,及推行多項重要的策略和計劃,逐步提升藝發局的資助計劃,並推出新的計劃如「配對資助計劃」,令不少藝團在捐助人及贊助機構的支持下成長。她致力推動文化交流,在疫情前曾帶領超過 700 位藝術工作者出訪歐美、澳洲等地的藝術節、博覽及藝術交易會;她與內地的場地及藝術節合作,讓 24 個香港演藝節目到內地主要城市巡演或在網上進行。周女士於 2020 年推出「藝文界支援計劃」,協助受疫情影響以致場地關閉及失去工作所困的藝術工作者,同時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2,500 萬港元贊助,推出 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推出 68 個藝術團隊的網上文化藝術項目。她於 2022 年獲國際演藝協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周蕙心女士
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

嘉賓講者

陳家曦博士獻身於教育、作曲與指揮領域。他履新現職以前,已於學校、專業藝術團體和支持藝術的機構致力推動藝術教育。

陳博士於香港大學修畢本科學業後,於倫敦大學研究俄羅斯作曲家普羅高菲夫鋼琴改編樂曲,取得音樂碩士 (歷史音樂學) 資格。回港以後,相繼於香港演藝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修讀作曲,筆下博士論文專門鑽研中國合唱樂曲創作。

在合唱領域中,陳博士擔任青年與業餘合唱團指揮 20 多年,帶領合唱團隊於一些主要國際合唱大賽 — 加拿大卑斯省國際合唱音樂節 (2016年) 及第三十四屆日本寶塚國際室內合唱比賽 (2018年) 中摘取總冠軍。此外,他曾領導數齣歌劇作品合唱團,包括《卡門》、《波希米亞人》、《蝴蝶夫人》、《風流寡婦》和《諾瑪》等。現時他義務指導數個校友合唱團,以表示對於母校的謝意。

陳家曦博士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藝術教育)

嘉賓講者

蔡敏志教授的藝術成就遍及香港、亞、英和美,在投身演藝和文娛業界前,她曾擔任中英劇團的首屆駐團設計師,之後歷任舞台及電影電視,及高級時裝公司的佈置和展覽設計師,並主持和撰稿電視古典音樂節目、也為建築及時裝雜誌出任編輯。她的作品數度獲得有關學會的提名和奬項。

蔡校長常獲邀出席及參與舞台設計展覽和會議,是表演藝術研究的中堅份子。

蔡校長曾在 2018 年獲得一筆可觀政府撥款,用在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開發數碼媒體技術,帶領了演藝學院的藝術技術發展。蔡校長熱心公益,於本地慈善團體、奬學金遴選及各政府委員會效力。

蔡校長在演藝學院於 1996 年開始全職為舞台設計系講師。於 2013 年繼任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院長後,更於 2019 年任副校長及校務長。

現為學院校長,她與學院同寅群策群力,實現她對學院及其業界發展的抱負。

蔡敏志教授
香港演藝學院校長

嘉賓講者

現為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對外漢語)負責人,曾主持及參與多項國家、地區級與教師教育相關的重大研究課題。

黃博士長期致力於教師專業發展以及教師教學的相關研究,主要關注教師創新性教學、教師非正式學習、教師信念、學校氛圍等相關議題,在 Computers and Educatio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教師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 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 60 餘篇,其中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在創新性教學方面,她將創新性教學分為過程導向的創新性教學以及結果導向的創新性教學。代表性文章為 What drives teaching for creativity? Dynamic componential modelling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teacher enthusiasm, and metacognition (發表在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SSCI)。黃博士同時為 Cogent Education 副編輯,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等 SSCI 期刊審稿人。

黃顯涵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