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專屬劇目」計劃 研討會及工作坊 來自新絲綢之路的劇作家與本地新晉譯者交流

誇啦啦藝術集匯(誇啦啦)舉辦「青年專屬劇目」計劃,銳意推動及促進東西文化交流,為「一帶一路」的倡議作出重大貢獻。

「青年專屬劇目」計劃是一項具前瞻性的戲劇文化活動。參與其中的本地新晉譯者將與來自「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中國、蒙特內哥羅、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及土耳其)的優秀劇作家*,連同本地青年劇作家馮鎮宇及誇啦啦藝術總監黃清霞博士進行直面的討論及交流。

誇啦啦是雙語學習劇場TM,以青年為本。我們呼應這個宗旨,過去數年召集劇場同好,彼此深諳為青年創作優秀劇目的需要,合力促成「青年專屬劇目」活動。我們深信要開拓青年視野,讓他們多加辨識和了解各地文化的異同。這次我們繼續透過上述國家與地區之劇作家的英文和翻譯作品,把劇場和劇本帶進學校、青年中心和專上學院,開展一場又一場持續且有意義的學習和討論。

誇啦啦將於2018年3月1日至4日假西灣河文娛中心舉行是次計劃的研討會及工作坊。國際劇作家網絡組織The Fence的創辦及策劃人Jonathan Meth將聯同上述國家或地區的劇作家、本地資深譯者及新晉譯者,共同參與這項難得的盛事。來自不同地方的劇作家將討論和分享編劇的靈感,以及探索當地的思想及文化議題(特別是年輕人會遇到的問題),從而加深參加者對文化、歷史、地理及社會方面的理解。除此之外,議程亦包括討論寫作方面的不同元素,例如翻譯時需要考慮的文句節奏、韻律和語調等。

*請參閱本頁底部所列之「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劇作家的簡歷。

傳媒查詢:市場推廣及宣傳總監 鄭麗華 Christina Cheng(2520 1716 / 9193 2114|[email protected]

關於誇啦啦藝術集匯
誇啦啦藝術集匯(誇啦啦)是雙語學習劇場™及非牟利藝術組織,致力培育新一代年輕人。我們相信藝術帶來啟發、動力及轉變,以藝術融入教育的方法鼓勵學習,令教育更加完備。我們是一個註冊慈善團體,節目多元化,2008 年成立至今觀眾及參加者超過160,233名,2009年起成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西灣河文娛中心場地伙伴。誇啦啦於2015 年獲羅兵咸永道選為本地10間最具影響力的非政府機構,參與其社會影響評估指導計劃,2013-14年度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教育獎。誇啦啦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躍進資助(2015-17年)。

關於「青年專屬劇目」計劃
本計劃是一個嶄新的劇本翻譯學習計劃。來自各大專院校修讀翻譯的學生,以及其他喜愛翻譯劇本的人士,將與劇作家 / 戲劇顧問交流,並在本地資深譯者指導下翻譯專為青年寫作的劇本。
我們衷心感謝香港政府的藝能發展資助計劃撥款支持,讓我們能在2016年圓滿地舉辦首屆「青年專屬劇目」計劃。在當屆,我們很榮幸邀請了四位分別來自瑞典及英國的劇作家,以及兩位來自當地的戲劇顧問。公眾對此計劃的反應是十分正面的。自2017年起,參與此計劃的原著及翻譯版本透過誇啦啦的「戲遊人生計劃」廣泛獲學校及青年中心使用。

「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劇作家的簡歷:

Milena Bogovoc
塞爾維亞劇作家

過去六年,Milena把焦點放到編寫及導演年青人的劇場作品,專注投入與年輕人工作,並致力與她的年輕夥伴們一起發展一種集體寫作模式;又利用工作坊及遊戲的方法,製作這些年輕參與者的紀錄,繼而將之發展成完整的劇本。兩年前,Milena開始在塞爾維亞獨一無二的藝術高中Artimedia教授劇場構作及電影劇本創作,是塞爾維亞唯一一個高中的劇本創作老師,因為該校也是全國唯一一間以藝術為專科的高中。基於她與年輕人一起創作的熱誠,她開始製作由年輕人擔綱演出的劇場作品,並大受好評,其中包括自2012年起,四處巡演超過110場及屢獲殊榮的《大男人》(Macho Man)。《大男人》的演員們在劇作上演時還是高中生,現在都開始了他們步向專業劇場工作者的道路,有些在當地的戲劇學院修讀課程,有些則已成為專業的演員或導演。

Hasan Erkek
土耳其劇作家

Hasan Erkek 教授是一位詩人、劇作家及戲劇教授,曾獲獎項超過20個,他的著作涉獵藝術及科學,25本作品分別在13個國家出版,包括:土耳其、法國、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克羅地亞、亞美尼亞、格魯吉爾、保加利亞、羅馬利亞、阿爾巴尼亞、阿塞拜疆及香港。

他的學術研究集中於戲劇藝術,其所編撰的劇目曾由不同國家超過40個劇團搬演,其中包括土耳其的國家劇院; 此外,他亦有撰寫廣播劇及電影劇本,約20個廣播劇作曾於土耳其的國家電台播放,而某些電影劇本亦曾獲製作成影片。

Erkek 教授其中一個研究專題是兒童及青少年劇場,曾參與多個國際戲劇節及研討會,並於當中發表論文,他在不同期刋及報章刋登的論文數目超過100篇。教授同時為不同的大學及各個學科提供讀劇、劇場構作、戲劇化編寫、創意寫作、戲劇技巧及當代劇場課程。

他亦曾為土耳其兒童青少年劇場協會的委員及副主席,土耳其劇作家及戲劇翻譯協會主席,以及阿納多盧大學的表演藝術系主任。

鄧立鵬
西安劇作家

鄧立鵬 1990年開始創作小品曲藝作品。他曾是西安外事學院客座教授、陝西職工文聯曲藝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及中國石油文聯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作為創作戲劇小品的專家,鄧氏20多年來筆耕不輟,作品包括小品、相聲、快板、詩歌、歌曲、話劇、情景劇、影視劇等各類文藝作品一百多個。其中小品《搶客》、《看升旗》及《快樂小站》多次在中央電視台《曲苑雜壇》播出。作品《找搭檔》、《新編櫃中緣》及《回家》等獲得金獎9項,獲得省部級金獎15項,獲得創作導演表演各類獎項40多次。

馮鎮宇
香港劇作家

馮鎮宇是位熱愛舞台的藝術工作者,亦是誇啦啦藝術集匯的首席導演,主要負責原創劇目製作,並協助其他劇場項目的創作、設計團隊,同時為誇啦啦的學習、體驗劇場工作坊擔任導師。自二零零七年起,他投身香港舞台劇的編劇崗位,近年亦有參與本地電影及電視 的劇本創作。他曾與多間中、小學、劇團、商業機構和社會機構合作,主要負責技術及舞台工作。他於香港演藝學院取得榮譽學士學位,主修技術指導,曾於 New York Artist Unlimited 以及太陽劇團《Zaia》(澳門)的技術部實習。

黃清霞博士
誇啦啦藝術集匯藝術總監 / 香港劇作家
黃博士由1971年起在香港大學英文系任教達30年,主要為戲劇和英文科目。在校期間,她協助香港大學創立戲劇實驗室,多年來培育出本地不少導演及演員。2008年,黃博士更獲香港大學委任為「學院藝術家」。

30多年來,黃博士載譽香港劇壇,是本地首批引進西方翻譯劇的劇場導演之一。她創立海豹劇團基金,執導作品無數,同時應邀擔任不少香港和海外劇團的客席導演。她屢獲戲劇獎項,一直為香港藝術發展局服務,亦出版不少關於戲劇及文化政策研究的著作。

1992年,她成立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該會屬於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轄下團體,至今仍積極運作。榮休以後,黃博士在2000 年至2002 年應當時教育署邀請,出任「小學英語發展試驗計劃」兼職顧問;同期獲署方屬下課程發展處英文組邀請,把經驗化為文字,寫成LEAD (Let’s Enjoy and Appreciate Drama)資源套,為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活動和範例,讓他們掌握在小學英語教與學上有效地運用戲劇元素的法門。

2008年至2011年,她協助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英語大聯盟──戲育篇」撰寫課程,以戲劇促進英語教學與學習為依歸;又夥同英國文化協會製作教師手冊,教授一套新的教學方式,增進他們的教學能力與技巧。

2003 年,黃博士創立慈善團體香港小莎翁有限公司,務求透過改編莎劇的演出,培育本地學生用英文溝通時更見流暢,增添自信。2012 年5 月,她與倫敦環球劇院合作籌辦一項嶄新活動,名為「小莎翁學習及體驗計劃」,是首個於香港學界舉辦的莎士比亞表演及學習比賽。香港小莎翁在她帶領下,更於2012年成功取得民政事務局的「躍進資助」。2008 年,她與香港小莎翁協力採用各種藝術形式,為語常會English is Everywhere 計劃炮製一系列課程。

由2008年12月起,因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西灣河文娛中心的「場地伙伴計劃」,黃博士以藝術總監的身份,掌管「誇啦啦藝術集匯」。在旗下「學習與體驗」系列中,她指導專業演員演繹「從文本到舞台®」賽馬會前瞻劇場教育計劃中多齣劇目。自2009 年起,她在誇啦啦的導演作品超過30 個。她亦貫徹誇啦啦藝術集匯雙語並重的理念,致力發展青年劇場,透過一齣齣中文劇作,培育年輕的藝術工作者。

2012年,她獲倫敦Worlds Together 藝術會議邀請,於「莎士比亞」組別中發表演說。會議由泰特藝術館、大英博物館與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合辦,在倫敦舉行。她當時以「全球地方化:香港小莎翁十年藝途」為題,與在場人士分享交流。

Thomas Lawson
英國劇作家

Thomas Lawson 在2015年畢業於倫敦皇家中央演講和戲劇學院,畢業前在劇作家David Eldridge 的作品《Market Boy》擔任主角;其他演出劇目包括《Peter Pan》(波卡兒童劇
院)、《We Were Kings》(愛丁堡藝穗節)、《Blind Summit’s Citizen Puppet》(New Diorama)及《Sarah and Duck’s Bigtop Birthday》(Piece Hall, Halifax)等。他曾在誇啦啦藝術集匯擔任戲劇策劃主任及導師,期間演出作品包括:《孤星淚》、《湯姆歷險記》、《Swiss Family Robinson》、《簡.愛》、《十二夜》、《亞瑟王》、《機械人法朗》、《小人國歷險記》。Thomas 目前正在英國為《Sarah and Duck’s Bigtop Birthday》一劇作巡演。

Dragana Tripković
蒙特內哥羅劇作家

Dragana Tripković 是一位詩人及劇場構作,1984 年在歐洲東南部蒙特內哥羅出生。她從蒙特內哥羅大學的表演藝術系畢業,主修劇場構作、電視及電影劇本。她是該國首都波德戈里察一
個名為「另類劇場活躍劇團」(Alternative Theatre Active Company, ATAK) 的始創人及藝術總監之一,曾於蒙特內哥羅國家劇院擔任劇場構作,現為波德戈里察城市劇院的劇場構作。

她曾於蒙特內哥羅及克羅地亞出版數本詩集,其詩作被翻譯成英語、德語、俄語、意大利語、波蘭語、拉脫維亞語、馬其頓語及阿爾巴利亞語;其作品亦被收錄在國家編輯的當代蒙特內哥羅作家系列《鋒芒初露》(Nova luča)中。

Tripković 亦為蒙特內哥羅筆會、蒙特內哥羅獨立作家協會成員;及國家電視評議會副主席。

Andreea Vălean
羅馬尼亞劇作家

Andreea Vălean 是一位知名的劇作家及劇場導演,畢業於布加勒斯特戲劇及電影學院,Andreea 為「dramAcum」的創建成員,該計劃是當代戲劇界推動年青及新晉編劇數一數二的計劃。Andreea 本人亦是一位備受賞識的得獎電影編劇及監製,她尤為喜歡編寫一些無人說過的人物故事。在她筆下的角色包括牢獄內的年青囚犯;在沒有電力的村莊生活、目不識丁的孩子;七十年代被壽西斯古販賣回以色列國、或因其政策而回到以色列的猶太人;布加勒斯特環迴公路的性工作者;被驅逐出羅馬尼亞東正教廷的神父⋯⋯她的編劇作品《When I Want to Whistle, I Whistle》在2010 年由弗洛林.塞班改編成電影,並於柏林電影節獲得銀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