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遊人生計劃」:劇場演出及討論 (2017)
AFTEC深思:慎思明辨 I
再次問好!真有趣,有時我們為了行政上要清晰明確,最後需要分拆出許多的單獨部分。部分分拆本身並無不妥,快捷高效,但有時卻並非最有效的。許多學者和研究人員所談論的 21 世紀綜合能力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部分分拆會使創造力、批判性思維、溝通、協作等能力大打折扣,因為它們只是綜合思維方式和心態的一部分。因此每次我從 C-ymbol 中單獨挑選一個英文「C」字頭的技能寫文章時,我都會因強拆組合而心感歉疚。
思考辨析 (critical thinking) 是創造力的良伴,沒有它人就無法進行創作。如果沒有思辨,創意如何獨立發揮呢?然而這情況確實在學校裡發生,因為有人認為創意就是要「天馬行空」,意思是「無所忌憚隨心所想」。他們認為,腳踏實地是反創意。隨著多年來教師與藝術家/創意工作者的合作經驗,這是第一個被打破的迷思。創作是非常紮實的工作,而創作的部分過程正是要慎思明辨。
今天,你可能會認為我們自小便有這種的能力。事實上,我真心相信我們確有思辨能力,或曾有但失落在某處。與天生的好奇心和內在的創意探索精神一樣,我們的思辨能力發展被死板的、直線性的和局部的學習方式阻礙。這不是學校系統的錯。罪魁禍首是 19 世紀後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其線性、複製和大規模生產製成品的精神,最終化成教學和學習的主導目的。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最有效率的教學方法是什麼?單一、標準答案和機器式學習為學校系統提供了極佳的解決方案,減輕了教師的繁重的工作。我同意——當時——我們確需要此方案,否則社會沒有進步可言。
但今非昔比。數據爆炸式的增長驚人,如果獲取知識被視為成功的唯一指標,那實在叫我擔心。教師並非無所不知,如果知識傳遞是他們肩負的唯一責任,恐怕將有越來越多教師離開此職業。引導和鼓勵年輕人思考,讓自主學習重回學校的職責吧。我向來是個懶惰的老師,認為學生越不需要我越是成功。如果他們會思考,時機成熟時自行創作,那麼教師的知識傳遞的工作將減少,因此能多關注人文方面的發展。隨著氣候變化以及 COVID-19 疫情爆發快速推進了生活中的其他變化,我們需要「一等人類」而非「二等的機器人」(感謝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負責人安德列・史萊賀 Andreas Schleicher 的名言)。這個星球迫切需要備創意腦袋的、具前瞻性的、能慎思明辨的思想家,解決第一次及其後多次工業革命留給我們的眾多問題。
我們如何培養能慎思明辨的人?另文再探討。在中文裡,思考辨析卻很容易被誤解為「批判思維」。
下次再談,今年盡情釋放您的創意和想法!祝君安好!
邱歡智
行政總裁